【保险资管行业投资领军人物】系列之103:国寿养老投资总监邵佳民——权益投资是关键少数,另类资产是“压舱石”

2017-09-13

固定收益投资是基础,配置比例高,规模相对大,为长期投资回报奠定安全垫;权益投资是关键少数,虽然权益类仓位占比不高,但对投资收益的快速攀升较为重要;另类投资是“后起之秀”,与年金长期性、稳定性的内在要求较为契合,在配置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活命钱”,确保这些资金安全可靠运营是养老保险公司的首要任务。日前,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寿养老”)投资总监邵佳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养老保险公司在投资时要将保值、安全排在收益率之前,在投资方面对组合的波动与回撤控制相对更为严格。

对于下一阶段的投资机会,邵佳民相对看好固定收益的战略配置与权益类资产的结构性机会。“就债券投资而言,积极操作并把握交易性机会,比单纯的信用资质过度下沉更有利于获取超额收益。”

截至2017年7月底,国寿养老合计管理资产规模超过4500亿元;整体投资管理规模逾2200亿元,其中年金组合投资规模逾1300亿元。

亟需丰富资产池内品种

《21世纪》:近年来,养老金管理愈发受到关注,各类机构均想分一杯羹。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养老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有何不同?

邵佳民:目前,市场上具有规模影响力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保险、公募与私募基金,并且外资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与其他投资者相比,养老保险公司管理的是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值、安全要排在收益率之前。因此在投资方面对组合的波动与回撤控制相对更为严格,风险偏好相比其他投资者更低一些。

在具体投资策略上,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有更严格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限制,最基础的就是监管机构制定的范围与比例,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考虑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制定更为严格的可投范围与比例,确保养老金投资管理的安全性。同时,养老金是长期稳定的资金,可以进行长期资产配置,因此会比较注重另类资产方面的投资,这也是养老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此外,投资策略对回撤控制也有所考虑,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措施与止损机制,将养老金组合的回撤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防止遭受意外的不可承受的回撤风险。

《21世纪》:在现实条件下,企业年金增量愈发困难,博取存量收益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年金投资有哪些政策建议?

邵佳民:一是政策允许的投资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政策放开投资的品种仍比较有限,面临多变的市场行情和不确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企业年金投资亟需丰富资产池内品种的多样性,从而应对不同的投资需求。例如,资产证券化品种、黄金等,均是较适合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品种选择。

二是业绩考核需要处理好绝对收益与相对排名的平衡。年金管理高度重视绝对收益,确保账户的安全性。在业绩考核方面,需要更加重视绝对收益水平,重视长期收益,业绩要求也要与组合的投资政策相匹配。

《21世纪》:保险资金运用范围逐渐扩展,养老保险公司如何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布局?

邵佳民:一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投资形式,如FOF/MOM投资、机构间多元化合作等方式。另一方面,在现有投资领域精耕细作、深入挖掘,其中固定收益投资是基础,配置比例高,规模相对大,为长期投资回报奠定安全垫;权益投资是关键少数,虽然权益类仓位占比不高,但对投资收益的快速攀升较为重要;另类投资是“后起之秀”,与年金长期性、稳定性的内在要求较为契合,在配置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世纪》:防控风险是保险资金,尤其是养老金的重要任务,养老金投资如何进行风控?

邵佳民:国寿养老建立了投资风控的“三道防线”:投资部门与清算部门是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法律事务、信用评估部门为第二道防线,审计与监察部门为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与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相结合,实现全方位的风险管控。

例如,在信用风险防范上,公司在固定收益投资部门设立了10人的信用研究团队,负责信用风险的把控和价值挖掘。同时,研究部的权益行业研究员也定期与不定期向信用研究团队提供行业观点和投资建议。此外,设立了独立于投资部门的信用评估部,负责对公司投资对象和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和管理。

通过波段操作应对信用风险

《21世纪》:优质资产荒的问题依然存在,行业对投资方向分歧加大。你比较看好哪类资产?是否有所侧重?

邵佳民:相对看好固定收益的战略配置与权益类资产的结构性机会。固定收益投资方面,中期来看,利率重新下行应是大概率事件,但短期内经济增长平稳,去产能导致工业品价格上涨,短期利率下行动力不足,也不排除短期利率脉冲式向上波动。在这种预期下,固定收益投资主要从票息的角度出发,更看好按照成本计价类的配置机会,特别是从票息收益的角度看,这些资产配置期限为2到5年,票息已经超过过去5年年金资产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因此非常具备配置价值。

权益投资方面,今年以来市场持续分化,业绩确定、估值合理的价值蓝筹持续上涨,估值较高、业绩波动性较大的中小板、创业板持续下跌后也开始出现结构性分化。总体而言,今年以来的分化确认了未来几年权益投资的整体思路,一方面是投资中国的核心资产,标的主要在沪深300成分股里面,另一方面是未来股价的上涨都要以业绩为导向,兼顾估值的合理性,这些标的主要集中在大消费、行业龙头、中国制造业升级等领域。

《21世纪》:近年,多起债券违约等事件备受市场关注,如何看待债券投资中的信用风险?

邵佳民:在信用环境恶化、信用利差保护偏低的大背景下,作为投资者应更加注意防范信用风险。当前,各期限利率水平,尤其是中长端利率,大概率处于顶部区域,绝对的配置价值凸显。下半年对债券市场整体不悲观,但对经济基本面悲观预期的阶段性修复,和监管与资金面的脉冲式收紧,都可能给市场带来一定波动,此类调整都孕育着交易性机会。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就债券投资而言,积极操作并把握交易性机会,比单纯的信用资质过度下沉更有利于获取超额收益。

《21世纪》:在保监会披露的行业上半年投资收益上,权益投资对投资收益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把握权益市场机会,抓住结构性机会?

邵佳民:可以相对积极的把握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当前权益市场已经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第一,当前估值较2015年以来已有大幅回落,已经回到历史长期均衡水平之上,其中沪深300动态估值13.5倍,创业板指数动态估值也回落到37倍;第二,经济增长稳健、有韧性,宏观稳定性大幅提升,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长都在6.9%左右,下半年从投资、消费、出口来看,有望延续上半年的态势,而且这“三驾马车”的增长速度相对比较均衡;第三,相关领域的改革有所提速,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其推进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经济运行的厚尾风险,会议也提出了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到首要位置,这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后好的公司都会陆续出现在资本市场;第四,MSCI纳入A股指数,标志着A股国际化进程迈入新的阶段,未来这一块外资流入规模可达3000亿美元,将持续改变A股生态。

尽管市场短时间很难再现2015年那样的场景,但在经济逐步探明新的增长中枢、估值已回到长期均衡水平、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结构性投资机会将不断显现。国寿养老作为养老金管理规模位居前列的专业化公司,会在把权益波动风险控制在预期可承受范围之内的基础上,积极把握这些结构性投资机会。

《21世纪》:近年来,另类投资规模在行业中逐渐加大,但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如何看待另类投资机会?

邵佳民:近年来,在监管部门鼓励引导另类投资业务发展的背景下,另类投资产品发行规模和资产管理机构另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逐年提升。另类资产可以平抑利率波动,稳定组合收益,起到“压舱石”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稳定类资产配置品种。

截至目前,国寿养老累计另类投资规模超过700亿元,非标资产投资余额超过400亿元,近三年年均配置增速均保持100%以上。

(作者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致鸿,稿件刊发在《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