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度工作业绩和2017年度重点工作

2017-05-19

 编者按:为提升会员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特在协会微信公众号(IAMACfrom2014)和官网(www.iamac.org.cn)开设“会员风采——2016年度业绩及2017年度规划”专栏,充分展现会员单位2016年工作业绩和2017年度发展规划。通知请见《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关于宣传展现会员单位2016年度业绩及2017年度规划的通知》,欢迎会员单位踊跃投稿,更多稿件请见http://www.iamac.org.cn/xhzt/hyfc/。稿件刊发顺序以会员单位反馈时间为准,敬请关注!

 

 

公司简介

2008年9月,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三部门共同颁布了新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设立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按照《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公司依法从事下列业务:一是筹集、管理、运作保险保障基金。二是监测保险业风险,发现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出现可能危及保单持有人和保险行业的重大风险时,向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监管处置建议。三是对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等个人和机构提供救助或者参与对保险业的风险处置工作。四是在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等情形下,参与保险公司的清算工作。五是管理和处分受偿资产。六是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业务。《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规定,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依法独立运作,其董事会对保险保障基金的合法使用以及安全负责。董事会成员由中国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推荐。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应当按照《公司法》规定设立有关组织机构,完善公司治理。


 

2013年,公司对自身的职能定位和发展战略作了深入研究。作为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中保基金公司是监管部门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的手段,必须坚持“为监管服务、为行业健康发展服务、为保险消费者服务”的发展方向。作为国有企业,公司又必须按公司法进行管理,推进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基于公司的职能定位和“三服务”的发展方向,公司研究制订了做优基金管理平台、做实风险监测平台、做精风险处置平台、开拓延伸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公司发展战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积极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公司也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了公司愿景、使命、核心价值理念等企业文化内涵。(公司愿景:成为公信力强、有国际声誉的保障基金管理和行业风险防控的专业机构。公司使命:尽心尽职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核心价值理念是:规范严谨、专业高效、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2016年主要业绩

2016年,中保基金公司严格落实保险业“十三五”规划,按照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年度重点工作,务实创新、扎实苦干,顺利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截至12月31日,保险保障基金余额942.26亿元(预计汇算清缴后逾980亿元),较2015年增长33.75%;其中,财产险基金余额609.56亿元,占64.69%,人身险基金余额332.70亿元,占35.31%;全年实现基金收益36.12亿元,综合收益率达到4.55%;中华联合股份退出溢价84.05亿元,较注资本金溢价140.08%;基金筹集管理更加规范和审慎,行业风险监测与处置制度更加科学和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主要取得了以下业绩:


 

一是研究和推动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完善,规划公司“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推动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参与修订《保险法》,提出将“动用保障基金处置保险公司重大风险”入法等建议。争取财会部等部门的支持,推进《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基础性修订工作,并就基金风险费率、基金救济范围和标准两方面改革思路和举措向会领导作了专题汇报。结合保险业“十三五”规划,深入开展公司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系统梳理公司发展理念、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完成了公司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发布工作。

 

二是认真履行保障基金筹集职责,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全年共收缴基金118.40亿元,准确核定150家保险公司2015年度汇算清缴金额107亿元。较好解决了个别保险公司欠缴保险保障基金的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大病保险业务免征保险保障基金的政策要求,免征2015年度大病保险业务基金2.03亿元。推进基金筹集制度改革,研究探索风险费率模式,初步搭建了适合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风险费率模式。积极争取“营改增”政策下,保险保障基金继续享受税优政策,基金累积速度和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是基金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研判经济金融形势,科学制定年度、季度投资计划。成功举办高峰论坛,并在专业报刊发表评论文章。截至12月31日,基金存款余额759.66亿元;全年新配置存款197笔,共计471.9亿元,年收益率4.49%。委托资产管理规模149.79亿元,年收益率4.97%,高于行业固定收益类投资平均水平。同时,强化风险管控,逐步形成了有保险保障基金特色的投资监督管理体系。

四是积极拓展行业风险监测业务,监测成果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专家委员会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专家委员由2015年的72人增加到108人,会议成果多次获监管部门肯定,刊发于《送阅信息》和《监管参考》,智库功能逐步显现。编制发布《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16》,对报告的谋篇布局、内容编撰等作了改进,评估质量得到业内的肯定。与保监会消保局合作,首次发布2015年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保监会梁涛副主席出席发布仪式并作重要讲话,指数报告获行业充分认可。启动2016年指数调查,利用微信平台和保险公司官网进行调查和推广,首次实现与保险消费者的大规模直接接触。截至12月末,累计浏览10万余次、成功填答问卷6万余份。

五是风险处置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公司持有的中华联合剩余股份退出工作有序推进。加强风险处置制度建设,完成救济范围和标准国别研究和测算。配合做好风险并购基金的设立,参与起草并购基金管理公司设立方案和相关制度。推动中华联合8.62亿股股份退出工作,制定退出方案,履行内外部审批程序,开展资产评估。完成中华控股董事、监事换届和中华联合董事改选。此外,公司还深入开展风险处置经验做法的学习交流,赴台湾安定基金等机构学习交流,形成《我国台湾地区低利率背景下问题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实践情况》报告,刊发于《监管参考》。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存款保障基金公司考察学习早期干预、监管联动机制等方面经验做法。

六是扎实推进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和公司宣传工作,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成功举办“第二届保险保障基金论坛”,就保险业供给侧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落实“走出去”要求,主动搭建与地方监管部门、基层保险公司的沟通桥梁。多渠道宣传保险保障基金制度。2017年初,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先后对保险保障基金有关情况进行了报道,保险保障基金宣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通过新华社、保险报、和讯网等专业媒体,发布公司重要活动信息,就“保险业姓保”问题加强宣传,呼应了监管政策要求。

 

三、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对保险保障基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保基金公司更好地履行职能提出了新挑战。首先,保险市场风险的新变化对公司的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经济金融形势,尤其是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使基金资产保值增值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第三,保险保障基金相关法律法规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亟待修订完善。第四,市场形势新变化和监管政策新要求对员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中保基金公司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保险业姓保”、服务“保监会姓监”。以推进基金筹集费率改革、推动风险处置关口前移、优化救济范围和标准为核心内容,推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修订;研判经济金融形势,实现基金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的保值增值;完善行业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丰富风险处置工具,做好参与风险处置的制度和实践准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密切与保险消费者和市场一线的沟通联系,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业务:


一是推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在跟进《保险法》修订进程的同时,配合监管部门,做好《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修订实施工作。重点围绕流动性救助的风险处置方式、基金风险费率、基金救济范围和标准等内容加强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订意见。


二是细化和落实好公司发展“十三五”规划。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各部室职责分工;做好规划各项指标的量化,明确阶段性的指标要求;研究制定保障性措施。按规划目标要求,落实好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实施。


三是积极推进基金筹集费率改革。广泛征求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形成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建立适合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风险费率模型框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汇报,通过《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修订实施,使基金筹集费率制度改革尽早落地。


四是推进具有保险保障基金特色的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投研制度体系,根据市场形势研究资产配置思路;加强市场沟通交流,积极开展专题研讨和市场调研。继续研究拓宽基金投资渠道。加强存款业务管理,科学合理配置银行存款。适时动态调整委托资金,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基金的委托收益。加强投资风险管控,定期开展持仓债券的信用评级和评级跟踪管理;适时开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及授信,并动态跟踪调整。


五是完善行业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争取协同监管机构开展问题保险公司现场调研和行业检查。充分利用专家委员会平台,丰富交流形式,探索调研、座谈、资讯等多种方式,更好地发挥行业风险管理专业智库的作用。尝试制作行业风险管理专业刊物。推进和完善2017年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编制工作,逐步形成持续编制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机制。撰写和发布《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17》,适时考虑公开发布,将其办成公司品牌。探索建立多方协作的区域风险监测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风险监测手段和方法。


六是推动风险处置机制建设。优化基金救济范围与标准,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提出优化救济范围与标准的方案。总结前期风险处置实践经验,梳理国别研究,推动重点保险公司风险分析体系建设,研究监管干预联动、并购基金与保障基金衔接机制。完成8.62亿股股份转让工作,探索在创新交易平台公开挂牌转让该部分股份。


七是提高公司调查研究的深度、对外交流的广度和宣传教育的力度。系统规划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层面的课题研究,重点加强 “早期干预、监管联动及处置手段”,“新加坡、马来西亚保险保障机制体系”等业务层面的研究。坚持“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加强同基层监管机构、保险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了解保险市场一线对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完成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及公司发展主题宣传片的制作,多渠道进行传播,发挥保险保障基金“助推器”作用。

(供稿单位: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