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17年第四期】黄伊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险资助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2017-11-07

​编者按

2017年5月4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及重点政策措施,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持保险资金通过各种形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PPP项目等。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如何拓宽险资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创新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发挥自身在实体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值得保险公司积极探索。

本期特别策划围绕“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模式探索”这一主题,就夹层基金、军民融合、普惠金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为险资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思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险资助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文·黄伊涵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业务董事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明确提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家投入持续加大、军民深度融合进程加快,相关产业增长空间巨大。同时,军工事业单位改制将释放军工核心资产和人才资源,为军民深度融合注入新动力。险资参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展示保险业落实中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指示、支持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同时满足险资配置优质长期股权投资标的的需要。

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军工企事业单位改制、国企改革相关配套政策陆续落地。2017年1月22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任主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既能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高新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依靠军民融合产生的强大“效益合力”,加快构建依托国家整体实力的信息化战争体系,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成就民族复兴大业(见表1)。

表1  军民融合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投资价值

(一)国家投入持续加大,军民融合进程加快,相关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2013年我国国防预算7,202亿元,2014年8,082亿元,同比增长12.2%,2001-2014年的复合增速13.1%。2015年国防预算增速维持在10%左右。照此增速,2017年我国国防预算有望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14年12月,习主席出席全军装备会议,一方面肯定了装备建设的地位,强调“必须把装备建设放在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筹划,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来认识和筹划,放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另一方面强调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把装备建设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自2001年至今,我国军费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预计我国未来国防投入仍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战略利益的全球拓展,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的需求将不断提高,对导弹、卫星、航母、潜艇、舰船、飞机等军工装备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

国防军工行业基于其战略地位,持续获得国家数十年的投入。各军工集团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型号研制任务等,形成了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军民融合项目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军民深度融合的推进,通过军技民用将促进卫星通信、卫星导航、民航、半导体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繁荣。

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程度在30%上下,正处于军民融合发展初期向中期迈进,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阶段。参考美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专业机构预测,假设中国军费以每年10%的比例增长,军民融合比例提升至50%,则2020年我国军民融合新增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二)军工事业单位改制将释放军工核心资产和人才资源,为军民融合注入新动力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我国将完成包括军工院所在内的全部事业单位改制。2014年11月,各军工集团已向国防科工局上报了下属事业单位分类方案,后续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将有序快速推进。

我国最尖端的军工技术蕴藏在广大军工科研院所中。得益于国家数十年的巨大投入,军工科研院所具备强大的科技实力,生产产品附加值最高,盈利能力也最强,集聚了各军工集团最核心的资产和人才资源。国防科工局已经明确军工集团大部分事业单位将划为生产经营类,同步进行转企改制。科研院所改制带来巨大想象空间。通过事业单位改制,打通产权链条,盘活沉淀资产,引入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手段和人才激励机制,将使军工核心资产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

(三)军工集团证券化水平总体偏低,未来资本运作空间巨大

“十三五”期间,各军工集团都面临着规模翻番、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的共同任务,在军品增长稳定存在天花板效应约束情况下,做强做优做大军民融合产业已成为各军工集团发展的现实选择。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而言,其《十三五发展综合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实现营业收入4000-45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5%”的目标(2014年底,航天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为14.4%左右,总收入1,627亿元)。航天科技集团《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意见》更提出了“有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企业公司制改革”等举措。通过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以及军工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军工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加速军工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人员市场化激励机制,体现军技民用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最终实现提高企业效率、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在美国防务新闻网公布的2015年全球最大的100家军工企业中,80%为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率大都在70%-80%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十一大军工集团截至2014年底的总和资产证券化率仅为41.1%。以美国36家军工企业为标杆,A股军工集团上市公司未来优质资产注入后的备考市值总和将达到3.7万亿元(见图1)。

图1  主要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比较

三、险资参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探索实践

(一)保险新国十条等政策的出台为险资参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保险业支持重大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宏观政策以及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相继出台,进一步丰富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并明确了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标的及方式。2017年5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7〕42号),指出要大力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持军民融合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鼓励保险资金服务军民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保险资金参与军工产融合作模式,支持保险机构和军工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保险军民融合发展基金(见表2)。

表2  保险资金支持军民融合发展政策依据

(二)中国人保率先发起设立国华军民融合发展基金,是险资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纯股权投资具有期限长、投资前期现金流难以保障、投资标的未来成长性和收益性判断难以达成一致等特点,加上保险公司缺乏长期股权投资专业团队等现实制约,前期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更多采用名股实债的方式进行类固定收益的投资,或者少量建立了专业团队的保险公司寻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进行相关探索。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是保险资金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先行者。2013年,中国人保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投资管理平台航天投资控股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投资”)的增资扩股,出资20亿元(占股比16.84%)成为航天投资第三大股东。针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一历史机遇,以及对航天投资产融结合能力的认可,并结合保险资金等在股权投资方式上的偏好,中国人保联合航天科技集团等七家央企军工集团以及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等共同发起了“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国华军民融合基金”),并由人保资产发起设立“人保资产-中国航天军民融合发展基金股权投资计划”募集集团内外保险资金或其他重点机构客户资金,实现对国华军民融合基金有限合伙份额的认购,并参与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一方面以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对产品结构进行设计、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尽调,与目标基金及基金管理人和其他当事人进行统一的协调沟通,提供专业化的受托管理服务,简化保险公司的投资程序,进而更容易达成一致决策意见;另一方面多元化投资者结构,扩大资金募集范围,减少保险机构的顾虑。最终该产品获得了保险资金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认购,并获得了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打响保险资金支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第一枪。

国华军民融合基金打造了运用社会资本反哺军工主业,推动军工、产业集团与金融资本形成稳定持续、资源互补和战略协同的创新平台。基金通过助推各军工、产业集团的企事业单位改制、国企改革、资产证券化,引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化激励、现代企业制度等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性地促进“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的形成。国华军民融合基金作为中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系中成立的第一支产业发展基金,在建设中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系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随着保险资金专业投资能力的提升,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和监管制度的进一步支持,险资将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中来。一方面充分展示保险业落实中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支持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彰显保险业在整体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系统性、重要性行业地位,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保险资金配置优质长期股权投资标的的需要,充分分享军民融合发展及军工企事业单位改制中的制度红利。

附录:

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基本要素

基金名称: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

基金募集规模及方式:采用认缴制,首期募集规模为302亿元,分三次缴款,已完成首次出资时间,缴款50亿元,投资完成实缴出资的70%后进行第二次缴款,规模120亿元,投资再次完成全部实缴出资的70%后进行第三次缴款,规模132亿元。

基金期限:存续期8年,其中投资期4年,退出期4年;经目标基金合伙人大会通过,可最多延期2次,每次延长期不超过1年。

资金用途:投资于军工集团所属生产经营类企事业单位改制、军工装备重大项目、军工资产证券化、军民融合项目及国企改革项目等。

基金管理机构/普通合伙人(GP):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目标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暨基金管理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授权的投资管理主体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49%)。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股东及持股比例为:中核产业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和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持股8%,中核投资有限公司、中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粤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国机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团队持股平台(即广州航投君企企业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各持股5%。GP认缴出资1.5亿元。

基金投资者/LP:航天投资认缴出资50亿元,人保资产发行设立的人保资产-中国航天军民融合发展基金股权投资计划认购目标基金50亿LP份额,其他投资人包括: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认缴出资50亿元、广东珠西航天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出资50亿元、嘉兴融财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出资50亿元、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认缴出资10亿元、北京中核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认缴出资10亿元、金石投资有限公司认缴出资10亿元、中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认缴出资5亿元、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5亿元、中兵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3亿元、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认缴出资2.5亿元、国机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认缴出资5亿元。

基金管理费:基金存续期内,管理费以基金实缴总额扣除收回的投资成本的余额为基础,按照1.5%的费率计提;在基金回收延长期及清算期,不支付基金管理费。

收益分配:(1)目标基金存续期内取得的现金收入,应先按照各有限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返还给各有限合伙人,直至返还总额达到各有限合伙人实缴出资额;然后再返还给普通合伙人,直至返还总额达到普通合伙人实缴出资额;(2)有限合伙人年化收益率低于6%(含)的,现金收入按照分配时有限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向有限合伙人分配,直至各有限合伙人实缴出资额实现年化收益率6%;然后向普通合伙人分配,直至普通合伙人实缴出资额达到年化收益率6%;(3)有限合伙人年化收益率高于6%的,高于6%的为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的80%,全体有限合伙人按照分配时有限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进行分配;超额收益的20%分配给普通合伙人,作为有限合伙对普通合伙人的业绩奖励。

退出方式:GP根据被投企业经营状况、外部环境变化、行业发展状况等因素,适时制定基金持有股权的退出策略和计划。退出方式主要包括:IPO上市退出、注入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以及大股东回购等。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所发文章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协会的看法。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业内外高端智慧 保险资管研究前沿

——关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出版物)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以下简称“刊物”)是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创办的、国内唯一立足大资管、专注于保险资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业务研究刊物,持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

刊物于2015年9月正式创办,2015年出版2期(季刊)。自2016年起改为双月刊,共出版6期。另外出版《“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2015年度“优秀奖”课题集》及《“携手IAMAC走进保险资管”报道合集》增刊2期。2017年已出版4期。

刊物共设15大栏目:卷首语、封面文章、特别策划、高端视角、首席观察、菁英对话、政策解读、宏观研究、投资风向、业务探讨、创新探索、全球视野、大资管时代、光影天地、会员风采。

目前,刊物主要发送监管机关,协会会员单位,央行等相关金融监管机关及相关政府部门,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及有关高校等,影响力日趋扩大。

编辑部联系人:研究规划部 付老师 于老师

联系电话:010-83361671 010-83361689

投稿邮箱:zgbxzcglyj@iam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