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17年第四期】重塑保险行业的两股力量 ——对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

2017-11-20

重塑保险行业的两股力量

——对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

文·标准人寿投资保险解决方案团队

摘要:

两股力量正在重塑全球保险行业: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和市场监管制度的革新。我们在欧盟偿付能力监管标准II实施之前开展了欧洲保险行业研究,两年之后,我们将目光转到亚太区。标准人寿投资委托开展这项深入研究,藉以了解影响亚太区保险公司的最新趋势及对其投资策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传统业务模式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对投资的影响。

本文调研的对象是亚太区六个市场的首席投资官、首席风控官及投资主管。这些市场都有各自的显著特征,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千差万别。受访者所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约占亚太区保险市场总额的60%。本文识别出将重塑保险行业及影响投资管理方式的五大主题:(1)小心缺口?(2)另类资产的双重角色;(3)全球机会、本地挑战;(4)委托外部资产管理人?(5)承受的投资风险。

亚太区保险公司面临日益艰巨的投资挑战。由于债券和现金收益率降低,保险公司难以获取为了向保单持有人提供保证收益而需要的投资收益。与此同时,监管制度变化也暴露出当前投资策略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这五个主题涵盖了保险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下,投资决策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为保险公司及其资产管理人带来了新挑战。

 

为了识别及了解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及市场监管制度的革新对亚太区保险公司的长期影响,标准人寿投资委托专业公司开展了一项调研。NMG是一家独立的综合调研咨询公司,负责本文的实地调研及进行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基于调研和分析得出的结果和资料。

本文在亚太区挑选六个市场作研究范围,以确保覆盖不同规模及保险发展阶段。主要对象是一批投资专业人员,他们专责管理资产负债表内与保本型储蓄产品和其它保单有关的资产。受访者管理的资产超过四万亿美元,约占区域内保险资产总额的60%。调研范围包括境内和全球公司。虽然调研侧重各市场的大型保险公司,但也包括一些较小型的保险公司。

 

主题一:小心缺口?

亚太区保险行业的运营状况及发展好坏不一。保本型储蓄产品在调研的六个市场中占有一半的业务量,保本产品背后的投资收益率,通常无法满足保本产品本身所保证的收益率。我们的调研发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保险公司赚取的投资收益不足以履行其对终端客户作出的承诺。

·保本产品在受访保险公司资产组合中的占比为51%,而在2015年受访的欧洲保险公司中占比则为39%。

·55%的受访保险公司表示资产负债错配是个问题。

收益的前景及其对保本型储蓄产品提供商的影响,是本次调研的切入点。调研参与者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率尚未显示会在未来成为大问题,但是采访表明这些预期本身存在风险。我们识别除去那些面临紧迫问题的市场,重点讲述参与者对未来投资收益率的担忧,并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保险行业。保险公司、分销商及其客户的目标竞争性是本主题的核心。

(一)即时收益缺口

目前,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众多保险公司的保本型储蓄产品正面临收益不足的问题。虽然当前收益与目标收益之间的缺口不大(见图1),但鉴于这些产品的长期性质,即使小缺口也会导致大额损失。这些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中,最高比例是境内主权固定收益市场。这些固定收益投资目前的收益率甚低,这意味着认为预期收益能与历史收益一致的预测可能过于乐观。

图1  保本型储蓄产品的目标、当前和预期收益

资料来源:2015年标准人寿投资欧洲保险行业调研;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Investing.com,2017年3月1日

 

(二)未来收益的缺口?

对保险公司来说,预期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缺口带来重大的投资挑战。在所有被调研市场中,上述缺口均大于我们在2015年欧洲保险公司调研中发现的缺口。出于竞争压力,保险公司所保证的收益率对无风险收益率的跌幅反应迟缓。这增加了未来收益不足的风险。

此外,由于需要解决资产与负债的错配问题,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保险公司会有明显的未来收益缺口的风险。这将妨碍他们买入收益率更高、期限更长的资产;这些资产曾提供丰厚的收益率,超过他们最近承保的大量较短期产品的保证收益率。尽管有这些顾虑,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保险公司的预期未来收益率仍超过目标收益率。

(三)资产负债错配

亚太区保险公司告诉我们,他们在两方向面临资产负债错配:长期负债由较短期资产支持,短期负债由较长期资产支持。缺乏与较长期负债相匹配的本地长期债券,是一些区域内保险公司经常要应付的问题。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保险公司使用短期资产支持长期负债,可能会因为再投资风险而造成未来收益缺口。最近,中国大陆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于通常与基础设施和政府融资挂钩的非流通贷款,取得超过目标水平的收益率,尤其是在较短期、高保收益的业务上。中国香港保险公司也使用长期资产支持短期负债。这些错配带来了多个层面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和利润风险。

(四)产品组合转变:从保本型储蓄产品转为投连险产品

多个市场的保险公司正在积极寻求从保本型储蓄产品转向投连险产品。低收益率环境是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所在。部分受访保险公司认为,无法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保证收益了。4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履行向现有客户作出的投资保本方面显得比较吃力,并且难以用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对新保本产品定价;而38%的受访者表示不同意(其余受访者表示不确定)。

越来越愿意承担投资风险的是寻求更高收益的客户,而非保险公司。虽然分销商(通常收取佣金作为报酬)及保险公司会向客户表示投连险产品可带来具有吸引力的长期收益率,但实际上或许未来难以兑现这个承诺。

受访保险公司的所有资产中,目前约有一半用于支持保本型储蓄产品,在整个亚太区约为两万亿美元。各个市场的比例各有千秋,中国大陆为87%,日本为62%;而在澳大利亚,属于传统保本型储蓄产品的比例已降至13%(见图2)。

图2  保本型储蓄产品在当前产品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资料来源:2015年标准人寿投资欧洲保险行业调研;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

 

尽管发生上述转变,保本型储蓄产品预期在所调研的市场上仍会录得增长,澳大利亚除外。例如,在受访的中国台湾保险公司预计,投连险产品的销售额每年增长6%,而保本型储蓄产品则在未来三至五年会增长2%(见图3)。如下一节所讨论,中国大陆在所调研的国家和地区中脱颖而出。

图3  未来三年的预计年销售增长率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

(五)中国大陆:高增长市场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大陆市场面临与众不同的挑战。在保本产品的带动下,保险行业快速增长。强劲的增长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导致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新保单的保证收益率。然而,中国大陆市场缺少收益率较高的资产以支持这些保险产品,而且监管机关也对境内保险公司投资海外设有限制。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于支持基础设施项目或当地政府项目的较长期非流通贷款,及房地产等其他非流通资产来解决这个难题。目前,虽然上述资产提供了所需的收益率,但导致资产与负债在期限和流动性方面出现严重错配。

主题二:另类资产的双重角色

为了回应主题一的一系列投资挑战,保险公司正在改变其资产配置策略。保险公司有意增加对另类资产和全球股票(见主题三)的配置,从而减少对境内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见图4)。本次调研发现了这些意向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他们在实施此策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障碍。

·现金、银行存款和固定收益证券的配置在总投资资产中的占比接近71%。

·78%的保险公司有意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75%有意增加对私募股权的配置,而64%则正在寻求加大对房地产的投资力度。

图4  各资产类别中,预计未来会增加配置的保险公司比例减去预计未来会减少配置的保险公司比例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一)寻求更高的收益

现金、银行存款和固定收益证券的配置在亚太区保险公司总投资资产中的占比接近71%(见图5)。固定收益证券的收益率下降,促使保险公司考虑增加对股票和另类资产的配置,以寻求更高的收益。

目前对房地产、基础设施、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等另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维持在8%。而在2015年受访的欧洲保险公司中,这个比例为12%。但是,一旦将“其它”类别的投资纳入分类中,8%的比例将增加一倍至16%。此类配置主要包括另类贷款投资,其中对中国大陆、韩国和日本有庞大的配置。

图5  当前资产配置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不同的另类资产类别所带来的效益千差万别,但在所有情况下,投资者均预计利用流通性不足所产生的溢价获得更高收益。例如,尽管私募股权不能用于匹配负债,但对这个投资策略的需求仍然与日俱增。

(二)寻求期限更长的资产

如主题一所述,多家受访保险公司表示,资产负债错配是个问题(见图6)。为此,基础设施债券受到追棒,因为它既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又属于期限更长的资产,可以更好地匹配保险公司的负债。

图6  表示资产负债错配是个问题的保险公司比例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三)偿付能力制度造成的障碍少于欧洲

一般而言,在另类投资方面,亚太区偿付能力制度的资本要求比欧盟偿付能力监管标准II来得宽松。例如,房地产投资得到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支持,例如《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简称偿二代)对房地产投资施加的资本要求,是低于欧盟偿付能力监管标准II。虽然随着这些制度的革新,其发展方向将向欧洲监管制度看齐,但这种较为宽松的资本处理方式或不会完全消失。不管怎样,即使资本要求更高,保险公司通常也愿意投资另类资产,以追求更高收益。

(四)内部缺少专业知识

本次调研发现,内部缺少专业知识是妨碍提高另类资产配置的主要挑战。在韩国,这种情况尤其 明显。其它市场的一些保险公司表示,在这些领域拥有较为强大的内部投资能力或覆盖整个集团 的投资能力。我们将在主题四中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五)日本:即使经过了一个时代,房地产市场的伤疤仍未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访的日本保险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有意增加对房地产的投资,与调研其他区内的同业公司形成鲜明对比(见图5)。参加我们调研的日本保险公司所管理的资产约占整个日本保险市场的90%,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数据具有重要的统计价值。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整个90年代,日本保险公司在境内和美国房地产市场均蒙受重大损失。本次调研发现,即使经历了一个时代,他们仍然审慎对待这个资产类别。(有意思的是,我们后来与日本保险公司的客户讨论,他们表明,重新配置至房地产债券和股票的意向越来越大,与调研结果形成鲜明对比。鉴于对冲美元资产成本高昂,我们发觉他们对欧洲房地产市场有兴趣。)

主题三:全球机会、本地挑战

为了应对主题一载列的投资挑战,保险公司有意增加境外资产配置(见图7)。驱动因素是寻求更高的收益、更理想的负债期限匹配及进一步分散风险。但我们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必须克服货币对冲成本、监管机构要求所造成的障碍,以及公司内部专业能力的差距。

·78%的受访保险公司有意在未来三至五年里增加海外市场投资。

·61%表示对冲成本是在此期间增加境外资产配置的主要障碍。

图7  表示有意在未来三至五年里增加或减少境外资产配置的保险公司比例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一)当前配置偏重于国内资产

一般而言,由于本币负债和监管制度的支持,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会大幅偏重于国内市场(见图5)。无论是固定收益还是股票,保险公司的内部投资专才都是集中于国内市场。

受访者告诉我们,中国大陆同业的境外资产配置始于极低的基数。截至2016年底,中国保险行业的整体境外资产配置仅为2.33%。

中国香港则是例外,其中74%的固定收益配置投资于国际市场(见图8)。1983年起实施的港元兑美元的汇率挂钩,意味着保险公司大部份在香港开展的业务以美元定价,并且持有美元资产以匹配这些负债。

图8  资产类别内的当前境外资产配置

注1:各市场样本规模:中国大陆8,中国香港7,中国台湾7,韩国4,日本11,澳大利亚5;

注2:在中国大陆,直接通过沪深交易所投资的股票分类至境内股票,而通过香港交易所投资的股票则分类至境外股票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二)走向全球的驱动因素:收益、负债匹配和分散风险

本次调研发现保险公司有意增加海外市场投资背后的三个互补驱动因素(见图9)。首先,国际市场提供更加广泛的投资机遇。这允许保险公司设立更高的收益目标。其次,国际市场也提供进一步分散风险的空间。再次,欧美市场提供比境内市场更大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关键的是提供期限较长的债券,从而更好地匹配期限较长的负债。

图9  境外资产配置的驱动因

注:字体大小反映各因素在调研回复中的出现频率或重要性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三)走向全球的障碍I:监管制度

本次调研也发现了增加海外投资的三个障碍(见图10)。

图10  增加境外资产配置的障碍

监管机构障碍是突出的问题,但各市场的情况互有差异。

其中,中国大陆面临最严格的限制。境外资产配置的上限为15%。保险公司在投资国际市场之前必须申请外汇额度,并且在撰写本文之时,此额度已被暂停申请。实际上境外配置比例远低于15%的上限。另外,根据本地监管制度,国际资产的资本要求也高于大多数境内资产类别。

在中国台湾,保险公司通常获准将其最多45%的资产投资于海外市场。然而,配额的分配基于两大因素: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以及已证明其拥有内部投资和风险管理能力。

在韩国,境外资产配置的上限为30%。

日本、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保险公司面临的监管机构障碍较少。中国香港或澳大利亚的境外资产配置没有设立上限。

(四)走向全球的障碍II:对冲成本

61%的受访保险公司表示,对冲成本是海外投资的重大障碍,其中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最为显著(见图11)。本次调研发现,中国台湾保险公司的国际资产中,只有四分之三进行了对冲。据报告,新台币兑美元最近升值导致台湾保险公司蒙受重大损失。

与此相比,中国大陆保险公司一般不对冲其海外投资。由于海外资产的配置较低,持有不对冲投资的风险有限,并且如果人民币兑其它货币贬值,这些投资也可提供潜在升值空间。

图11  货币对冲是否未来三至五年境外资产配置的主要障碍

注:各市场样本规模:中国大陆9,中国香港8,中国台湾7,韩国4,日本12,澳大利亚4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五)走向全球的障碍III:内部专业能力

本次调研发现,缺少当地专业知识也是一个限制因素。受访者提及的问题包括缺少进入某些市场的渠道及对风险的理解不足。即使外包也面临障碍,因为保险公司需要派驻治理团队以监督外部资产管理人的活动。

主题四:委托外部资产管理人?

在主题二和三,受访的保险公司表示有意增加策略资产配置至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保险公司或其联营公司外部的资产管理人)的比例最高的资产类别:另类资产和国际股票。主题四探讨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缺口及聘请外部资产管理人的障碍(实际存在和估计存在的障碍)。

·亚太区保险公司由外部资产管理人管理的资产比例低于20%,而其欧洲同业公司则为29%。

·76%受访保险公司预计,增加另类资产投资的趋势会推动保险公司多加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

总体而言,受访者认为外部资产管理人的表现出色。68%的受访者表示外部资产管理人满足其需求。保险公司正考虑在广泛的资产类别增加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尤其是海外投资和某些另类资产类别(见图12)。然而,相关访谈也表明,外部资产管理人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赢得保险公司的信任,这包括:提供超额收益;证明其深谙当地市场监管制度;以及提供宝贵的投资洞见。

图12  有意在未来三至五年里增加或减少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的保险公司比例

注:在51名受访者中有34名回答了这个问题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一)由内部团队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在本次调研中,受访者对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回复说明,其暗示不愿意增加给予外部资产管理人的配置。78%的保险公司有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见图4)。现有基础设施投资的48%是委外(见图13)。然而,不足10%的受访者预计,由外部资产管理人管理的基础设施配置在未来三年将有所增加,而5%的受访者预计由外部资产管理人管理的配置将会减少。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保险公司是否期望在内部管理更多资金,还是有关回复是针对本页背面详述的其他障碍所作出的回应。

保险公司求助于外部资产管理人以弥补自身投资专业知识的不足。他们通常寻求特定的技能:特定资产类别、区域或市场的专业知识。经验更加丰富的投资团队甚至可能寻求外部资产管理人协助处理个别交易,例如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的渠道或私募股权交易的共同投资机会。至于规模不足以建立内部投资团队的保险公司,则将外包范畴更为广泛的投资委托。

保险公司在另类资产类别和全球股票上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的比例最高(见图13),这些资产类别在主题二和三中标示为拟实现增长的领域。

图13  外部资产管理人管理的资产比例

注:在51名受访者中有43名回答了这个问题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将投资管理视为其核心专业领域,也会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这种情况对于一般和健康保险公司最为常见。这些保险公司的投资要求一般相对简单。

(二)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的障碍

被采访的参与者提及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的两类障碍。某些障碍属于结构性障碍。其它障碍可通 过保险公司与资产管理人之间更具建设性的对话来克服。

(三)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的结构性挑战

监管激励制度有助建立内部投资团队。在中国台湾,境外资产配置的监管限制取决于保险公司是否可以展示其具备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偿付能力和会计方面的内部实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内部团队,即使此团队只是治理外部资产管理人的活动。

境内市场提供若干渠道以进行海外投资。尤其是中国大陆保险公司可通过港股通投资于香港上市的股票。虽然在中国香港市场,可供投资的真正全球化企业有限,但这至少提供若干渠道进行海外投资,而不用申请海外投资额度或聘请外部资产管理人。

某些保险公司设有联属的资产管理公司,此举免却其聘请实际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人。即使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不具备所需的专业技能,保险公司可能为了维持集团内各公司的利润,迫于压力下还是会委托集团的资管公司来管理。在日本,保险行业已整合为屈指可数的公司,并且通常与国际管理人建立合作关系或拥有内部投资团队。与中国香港的情况类似,建立雄厚内部投资实力的跨 国保险公司比较集中。

与外部资产管理人相比,保险公司能够更加坦诚地与内部投资团队沟通。他们或不能向第三方透露其投资决策背后的敏感信息。这可能会导致保险公司与外部资产管理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或产生分歧。

大多数亚太区保险公司目前拥有充沛的监管资本,亦意味其相信自己有充足时间建立内部实力。

(四)实现投资绩效表现及展现物有所值的成果

虽然外部资产管理人可能难以跨越这些结构性障碍,但我们的调研也发现很多其他障碍,并且移除这些障碍需要采取更具透明度的行动(见图14)。一般而言,问题围绕着对外部资产管理人的执行能力建立信任。

在对外部资产管理人的众多要求之中,实现投资绩效表现及了解相关驱动因素是两项最为重要的要求。

图14 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的障碍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保险公司认为费用较高。保险公司告诉我们,费用与外部资产管理人带来的附加值并不相称。68%的现有资产以主动方式管理,而在2015年受访的欧洲保险公司之中,这个比例为78%。受访者指出,他们将继续寻找外部主动型管理人,但只有取得足够超额收益的管理人才值得他们支付费用。

保险公司和外部资产管理人采取不同的方式衡量绩效表现。外部资产管理人一直采用相对绩效来衡量其表现,但保险公司的内部团队按绝对收益基准计量绩效表现及获得激励,尤其是涉及保收益型产品时。因此,保险公司对更加适合现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绝对收益产品越来越感兴趣。

(五)展示对当地问题的了解

外部资产管理人可能缺乏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少数管理人能够展示对当地监管制度的了解,以助保险公司制定投资决策。

整体而言,保险公司认为外部资产管理人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他们必须首先花时间了解当地的监管制度,在精算团队与投资团队之间交流时作出重要贡献,以及提供宝贵的投资洞见。此举将使保险公司信任外部资产管理人有增值能力。

主题五:承受的投资风险

在最后一个主题,我们探讨正面临转变的监管制度对投资的影响。上一个主题表明需要了解各市场的当地监管制度,本主题是上一个主题的延续。

·89%的受访保险公司指出精算团队与投资团队之间需要加强合作。

·51%的受访者告诉我们,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是其投资策略的挑战,而46%的受访者告诉我们,会计监管制度是其投资策略的挑战。

地区内的监管制度互有差异,但每个地区的监管制度都在改变。其中一个明显趋势是加强风险的透明度。这正在推动更加关注风险的投资,从而突显出保险专家需要与其投资同事互相交流意见(见图15)。投资决策方式正在经历根本性的转变。

图15  表示精算团队与投资团队之间需要加强合作的保险公司比例

注:各市场样本规模:中国大陆8,中国香港5,中国台湾6,韩国4,日本10,澳大利亚3;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一)监管制度变化的背景

亚太区保险市场和监管制度处于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亚太区并无区域性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而欧洲于2016年在整个欧盟施行偿付能力监管标准II。亚太区或全球亦无设有通用的会计制度。尽管如此,全球各地转向大力贯彻奉行更具风险敏感度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并在会计制度内采用基于市场的估值。

国际会计准则就是一个具体范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预计于2018年推出,并将按市值对某些资产进行估值。受访者认为这将会增加报告利润的波动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将于2021年推出,届时,并无利润的保本产品业务亏损将明确反映于损益表。

针对风险敏感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国际保险监督者协会(IAIS)正在制定全球保险资本标准,虽然并没有强制亚太区市场采纳国际偿付能力标准,但为了与国际保险市场保持一致,向这个方向发展的渴求强烈。

(二)市场监管制度转变对投资的影响

由于会计和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对风险更加敏感及以市值为本,投资于风险资产的后果将更加透明。资产负债错配带来的风险亦然。这对亚太区保险公司造成真实及可能重大的商业后果。

当会计标准与偿付能力标准脱节时,业界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两者均为从账簿为本的制度过渡至以市值为本的制度。如果这些变化并不一致,投资决策将会变得更加复杂(见图16)。

图16  显示有多少占比的保险公司认为监管制度在未来三至五年成为投资策略主要挑战

注:各市场样本规模:中国大陆8,中国香港6,中国台湾5,韩国4,日本10,澳大利亚4

资料来源:2017年标准人寿投资亚太区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三)市场监管制度暴露投资风险,并且推动团队间合作

本次调研得出的一个关键见解是,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大力推动投资团队必须与精算团队加强合作。这两支团队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的合作日益紧密。例如,如果一项投资造成久期错配,损益表的波动可能加剧,偿付能力监管资本也可能增加,两者或会意味着不再适宜作出该投资。

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强调波动率较高的资产类别的风险,因此相关投资的资本要求更高。保险公司通过评估更具资本效率的投资,包括绝对回报基金和保本型策略,而精算团队则与投资团队在进行此类评估的过程中紧密合作,以应对有关形势。

结论

我们将亚太区保险行业的受访者意见归纳为五大主题。我们认为这些主题将在未来数年内重塑保险行业。

(一)五个主题,一个故事

保险公司面临日益艰巨的投资挑战。由于债券和现金收益率降低,保险公司难以获取满足保收益所需要的投资收益。与此同时,市场监管制度转变也暴露出当前投资策略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主题一)。这驱使保险公司在另类资产和全球市场寻求收益更高、期限更长的资产(主题二和三)。外部资产管理人有助填补这些领域的技能缺口,但当中有些实际存在的和受访者估计存在的障碍都有待克服(主题四)。世界各地的市场监管制度正在革新,提高了风险的透明度。这对投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加强精算团队与投资团队(包括内部和外部团队)的合作(主题五)。在这种因素的推动下,投资决策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二)转型中的保险行业

风险透明度提高之后,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式和业务模式均受影响。投资组合需要更加注重成果,尤其强调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从业务角度来说,这正推动保险公司从保收益型产品转向有储蓄型的投连险产品。由此,我们从这次调研中得出保险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三)收益缺口的现实差距?

在我们的采访中,投资者认识到在低债券收益率的环境下取得收益具有很大的挑战。这不仅是因为起点收益率较低,同时也是由于调高股票和债券市场评级推高了收益率。我们不应该由此推断未来的收益率。但是,受访者表示,预期收益率与历史收益率大致相符。在竞争压力下,保收益产品的所需收益率没有债券收益率下跌得那么快。这使得投资挑战更加艰巨,并增加了收益率不足的机率。

(四)解决外包难题?

保险公司愿意开拓另类资产和全球股票方面的投资机会。不过他们可能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因此需要聘用外部资产管理人。但是,他们可能不太愿意增加使用外部资产管理人。这一点与我们的欧洲调研结果相反。欧洲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决策流程与亚洲同业相同,但对外部资产管理人的接受度更高,并将更多资产委托给外部资产管理人管理。部分保险公司表示有意建立内部专业团队,但这需要时间和资金。我们先撇开增值不谈,就连参与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也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方可成事。保险业的格局将取决于保险公司是否决定外包更多资产、打造自身的团队,还是放弃在另类资产和全球资产领域的投资机会。

(五)缺少的环节是什么?

这次调研突显出保险公司需要加强投资团队与保险团队间的合作,另外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人与外部资产管理人之间的合作,以建立互信关系。尤其是外部资产管理人必须证明其了解国内市场的规定。对我们而言,最有机会成功解决保险公司在本调研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外部资管公司,是那些内部拥有业界专业保险知识的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真正了解保险公司在这些市场中投资时所面对的错综复杂问题。保险公司通过加强内部和外部投资人员与精算师间的联系,更有可能就其投资挑战制定正确的解决方案。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所发文章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协会的看法。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业内外高端智慧 保险资管研究前沿

——关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出版物)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以下简称“刊物”)是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创办的、国内唯一立足大资管、专注于保险资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业务研究刊物,持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

刊物于2015年9月正式创办,2015年出版2期(季刊)。自2016年起改为双月刊,共出版6期。另外出版《“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2015年度“优秀奖”课题集》及《“携手IAMAC走进保险资管”报道合集》增刊2期。2017年已出版4期。

刊物共设15大栏目:卷首语、封面文章、特别策划、高端视角、首席观察、菁英对话、政策解读、宏观研究、投资风向、业务探讨、创新探索、全球视野、大资管时代、光影天地、会员风采。

目前,刊物主要发送监管机关,协会会员单位,央行等相关金融监管机关及相关政府部门,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及有关高校等,影响力日趋扩大。

编辑部联系人:研究规划部 付老师 于老师

联系电话:010-83361671 010-83361689

投稿邮箱:zgbxzcglyj@iam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