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17年第六期】秦明益、胡焯牮、马勇:保险资金参与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8-02-07

保险资金参与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surance Funds Participating in Green Finance and Service Entity Economy

·秦明益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兼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临时主持工作)

胡焯牮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发展研究室高级经理

马勇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发展研究室高级专员

 

摘要: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近几年,保险资产管理业十分关注绿色金融建设,并积极践行责任投资的理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外部性内生化、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环境风险分析能力的缺失、投融资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Abstract

Developing green finance and practicing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19 report pointed out that "building the government as the leading,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es in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s the market-orient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develops the green fin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insurance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ha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green finance construction, and actively practiced the concept of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 and made some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exterior biochemistry, term mismatch,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 lack of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ability, and the mechanis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nd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seven aspects.

 

 

自从“十三五”规划正式将“发展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实体经济、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承载主体,在助推国家绿色金融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与日俱增、日渐凸显。保险资金在支持国家绿色金融战略实施上已取得初步成效。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末,保险资金投资“绿色金融”项目5258亿元。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保险,在国家绿色金融战略中的职责和功能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绿色发展、绿色融资、绿色投资等方面。换言之,对于绿色保险助推国家绿色金融战略来说,这既是出发点和归宿,又是着力点和努力方向。

一、开展保险“绿色金融”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保险绿色投资面临着以下五大问题。

一是“绿色金融”投资项目外部性的内生化问题。绿色金融项目的外部性往往没有被完全内生化,使得这类项目的收益率不是很高,很可能低于私营部门所要求的收益率。因此,保险等金融机构不太愿意参与这种外部性没有被内生化的绿色项目。需要将绿色投资的外部性内生化,比如直接给项目补贴等财政手段,或使用监管手段限制污染项目,倒逼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比如可以对有一些绿色项目进行贴息来降低其融资成本,从而提高其收益率;为绿色项目提供担保,降低其风险溢价,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收益率;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把周边地区收益率较高的项目与收益率不高的绿色项目捆绑运作,提高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整体回报率。

二是绿色项目投资的期限错配。绿色行业中很多是中长期项目,如污水、固废、新能源、地铁、铁路等,很多项目的还款期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如果国家仅依赖银行体系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则银行系统会受到期限错配的制约。据统计,中国的银行系统平均负债期限只有六个月,所以其能够提供中长期贷款的能力非常有限,这就制约了中长期绿色项目的融资能力,或者说使得中长期绿色项目容易产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保险资金的长期特性和绿色项目的要求有很大的匹配性。保险资金期限长、供应稳定、资金量大,以及收益要求合理,恰好对应绿色项目长周期、大规模、收益稳定等特征,如果在风险控制、交易结构设计、收益分配等方面做好平衡,保险资金将是绿色项目长期稳定的“绿色”资本和资金来源。如保险资金参与投资京沪高铁、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和绿色金融的经典成功案例。

三是信息不对称,需强化环境信息披露。有些金融机构投资者想找到有明显环境效益的绿色企业进行投资,但问题在于缺少对相关企业和项目绿色程度的判断依据,因为这些企业往往不披露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水等排放和能耗信息。如果有量化数据,资本市场就有能力识别哪些项目或者企业是深绿、哪些是浅绿、哪些是棕色、哪些是黑色的。另外,只有企业披露了这些数据,资本市场才能用各种方法对这些企业的环境效益或绿色表现进行评估、排序。所以,必须通过强化环境信息披露来应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20多个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指引,但实行强制性披露的证交所还不多。我国可在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尝试绿色环境评估和绿色投资项目备案等创新机制。

四是环境风险分析能力的缺失。一些金融机构可能过低地估计对污染性行业的投资可能带来的对自身的风险。比如对钢铁、水泥、化工、玻璃等行业的投资,由于没有估计到未来几年其不良率可能超出预期,从而导致一些金融机构为污染行业过度地提供贷款。另外,由于没有估计到《巴黎协议》所要求的全球碳减排目标将导致石油公司拥有的石油储备的价值大幅下降,一些金融机构投资者可能过度地投资于石油公司等碳强度很高的企业。再比如,一些金融机构投资者没有充分估计到投资在绿色行业可能带来的长远好处,反而高估了这些绿色项目面临的风险,因此对绿色项目有过度的风险厌恶,不愿意投资。面对这些问题,保险资产管理业有必要加强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对绿色项目的环境风险分析和绿色项目信用评估。

五是绿色发展必须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能源与能源节约等五大领域,绿色融资需求为14.6万亿元。我国应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金投资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引入和实施PPP模式,为绿色发展引入更多资本。在公共财政不足的情况下,引入PPP模式,不仅可有效解决绿色投资的融资问题,而且能够将最新、最先进的生态环境治理理念和技术应用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2016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长期资金(或长期资本)”的概念,并将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归类为长期资本,肯定了长期资本在绿色金融中的特殊、重要的地位。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具有长期、避险和公共属性,投资风格与绿色金融产品搭配最佳,应成为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的优质资金来源。

二、     促进我国绿色保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目前,融资问题是制约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估计,中国绿色产业的年投资需求在2万亿元以上,但是,国家财政只能满足10%15%的绿色投资需求。为此,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国家财政投入必须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让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绿色保险和保险资金的创新运用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市场舆论环境。同时,还要有与之配套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破除金融约束障碍,使生态经济及绿色发展能够按照市场机制高效运作。

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业在投资中始终贯彻责任投资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涉及到绿色产业项目有180多个,投资规模突破5000亿元,项目个数占比33%,投资规模占比40%。项目涵盖了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等多领域。今后保险资产管理业在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投资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大力推进。

一是加强保险资金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危险废物处理厂、园林绿化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利建设、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电、供热、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社会的公共产品,兼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其进行投资,可以获得多重效益。因此,保险资金必须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绿色投资的重点,加大相关投入,并以此带动绿色产业、绿色就业和绿色发展。

据国家环保部有关人士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的全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其中,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预计将拉动4万亿元至5万亿元社会投资,落实《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带动的投资预计超过5.7万亿元。为此,在第一产业领域,要加大向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副产业的投入;在第二产业领域,要加大生态工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在第三产业领域,要加大向节能环保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

总之,通过保险绿色投资,可以有效创造新的公共产品,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将之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并将之纳入到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这样可以有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业态。从长远来看,绿色产业有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也将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一大新增长点和亮点。

二是提供专项政策支持。2016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释放了中国开展绿色投融资的重要政策信号。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两个支持绿色投资的政策信号为SDG(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议》及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组织(UN SSE)。这些都是对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的原则性承诺。但是,这些原则性承诺未来应该转化为各国具体行动方案。如果主要国家能公布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的《巴黎协议》实施行动方案的话,就会对绿色投资起到明显的提振信心的作用。

一方面,加强金融政策创新。围绕着绿色发展,生态金融成为金融政策的重要工具和发展方向。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和要求:从引导资本流向的角度看,要求将与资源环境生态等相关的潜在成本、收益、风险、回报纳入到投融资决策中,由此规范和引导经济资源流向,促进绿色发展。从金融交易的角度看,它是金融产品与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实现的是生态环境权的价值的跨时空交易,本质上是生态期权。另一方面,加强产业政策创新。绿色产业政策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它有两个重点方向:在宏观上,应推动形成绿色化的产业结构。在微观上,应推动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移。

三是推广绿色金融和绿色保险的原则。兴业银行是中国大陆唯一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今后我国更多金融及保险机构将加入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的主要内容是指导金融业在项目融资方面如何管理环境风险。此外还有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到其投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要评估其投资是有利于环境保护还是加大了环境压力。另一方面,鼓励投资人发布绿色投资责任报告。同时,机构投资者作为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有责任要求被投资的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经济行为必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在我国,还必须积极试点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绿色保险”制度。由于我国“绿色保险”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上企业自主投保的意识不强,这类外部性极强的环境责任保险,特别需要政府进行积极支持和引导,采用强制性保险为主的方式。

四是探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与财务保证或担保相结合的机制,即“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的模式来实现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协同和联动。我国目前正积极试点“绿色保险”制度。所谓“绿色保险”制度即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为保险标的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被保险人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责任范围内代为赔偿的一种风险管理制度。我国目前应当推行以强制性责任保险为主的“绿色保险”制度,目前只有依靠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才能促进“绿色保险”制度的发展。同时,根据绿色投资的需求,必须鼓励保险投资进入环保市场和绿色发展领域。凡是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的绿色发展项目,都应通过政策创新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PPP模式同样是实现保险绿色投资的一种重要选择。设立专项绿色发展区域,运用PPP模式实现区域的基础建设,为该模式在区域的推广积累经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绿色银行、绿色保险公司、绿色基金等,支持银行业开通绿色融资租赁项目,用于支撑地方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五是强化绿色投资能力建设。很多绿色金融领域中的工作要求金融机构有比较强的环境风险分析和管理能力,以及开发相关新产品的能力。国际经验共享和强化能力建设会对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球有一个能力建设网络,就是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 PRI)PRI同时也是一家机构。该机构设在伦敦,目前已经有一千多家全球机构投资者成为其会员,这些会员管理着大约60万亿美元的资产。PRI为这些会员提供责任投资的原则、方法和工具的培训。期待PRI未来能在我国扩大其能力建设的网络,为我国机构投资者绿色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六是大力支持地区绿色基金发展。绿色基金是绿色金融体系中资金来源最广的融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绿色产业基金、担保基金、碳基金、气候基金等。保险资金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PPP模式的绿色基金来支持地方绿色发展,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模式、落实财税和土地政策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绿色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保障社会资本进入的公平性;积极创立绿色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产业的投资,为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融资手段支持。

七是大力加快绿色保险市场发展。一方面,绿色保险可以作为绿色发展的资金来源,保险资金一般具有资本存量大、现金流稳定、存续期长的特点,对于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轨道交通工程、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绿色产业园区等重点绿色项目来说是优质的资金选择。另一方面,利用保险产品创新对绿色项目进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的再担保,提高市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采用强制保险的绿色责任保险制度,降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的社会污染和金融风险,将企业是否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情况,作为获得绿色信贷等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指标,以绿色保险保障地区绿色产业体系安全发展。

今后,保险资金将以长期投资者身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投资操作过程中,对被投资企业施加影响,间接达到助推绿色发展的目的。推动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保险机构防灾减灾功能,建立健全环境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开展风险检测,提示风险隐患。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对绿色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督和评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总之,通过绿色保险、保险绿色投资带动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目前,需要将政策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工具创新、风险管理创新等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