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IAMAC走进保险资管系列】之十七:新华资产总裁李全——2016年新华保险资产配置全攻略

2016-03-29

     协会编者按:   

  保险“新国十条”落地逾一周年,国家层面频推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的各种利好政策,保险监管部门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作为保险业“双轮驱动”的动力之一,保险资金管理稳健,则保险行业发展稳健。2015年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取得优秀成绩的一年,也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保险资管公司的高管们如何看待当前市场形势?如何领导保险资管公司进行创新?如何规划保险资管公司的市场化发展路径?如何定位和突出自身的资管特色?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IAMAC)携手《上海证券报》、《中国保险报》、《证券时报》共同推出专注于报道保险资产配置的系列报道——“携手IAMAC走进保险资管”,得到了各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现将报道整理成集,让我们共同倾听,保险资管行业领袖们的真知灼见。 


       资产和负债是保险行业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平衡和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保险行业良性运转。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如何在“资产荒”环境下,有效地配置资产并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成为各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必答题。


  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全,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投资界帅才。心如止水的他,近日在京接受了上证报记者专访,讲述了2016年新华资产配置全攻略。


  坚持波段操作不恋战


  2015年成绩斐然,2016年新华资产将采取什么样的投资原则和策略,继续保持前行的锐气?


  李全告诉记者,2015年底公司在深圳召开了董事会层面的战略研讨会,会议提出2016年投资遵循的三个原则:围绕投资指引确定的目标,继续坚持确定性投资和绝对收益目标要求;降低收益预期,不抱侥幸心理而承受保险资金无法承受的风险;进一步收紧投资的风险偏好,突出“抓手”的风险保障作用。在坚持上述三原则基础上,新华资产确定的投资策略是:首要加大多元化组合配置力度,将股权类投资和境外投资作为两个新配置方向,加强投资力量、加大投资力度。


  在权益投资方面,李全坦言:“新年伊始,市场就出现了几乎所有人都未曾料到的急速下挫,在此背景下,公司努力保持平衡的权益投资比例,并密切关注市场及影响因素的边际变化,坚持将获取交易性收益和结构化超额收益作为今年权益投资的主基调,坚持波段操作,不恋战、不抱侥幸心理。”


  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公开市场投资以放短久期为基本思路,并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寻找符合保险资金属性、能上规模的投资项目来进行配置。同时,以创新思维推动投资管理,以投行思维积极寻找和把握市场创新蕴含的投资机遇,继续把握IPO、定向增发、银证保及基金公司发行的创新金融产品所蕴含的投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强投后管理工作,严防信用违约风险,做好风险预案,推行首问责任制。


  “2016年一季度即将过去,站在这个时点评估我们年初的策略,应该说基本上没什么大的问题,但市场比我们预期的走得更快。情绪在市场的感染力有时会超乎想象,带来不理性的巨幅震荡,这可能恰恰也是投资魅力所在。若以交易的心态来看,波动性能带来收益性。不过我们是配置型机构,交易类投资占比不高。当然,现在市场变化比较大,关于未来经济及市场走势说法比较多,争论也比较大,我们正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李全思路清晰。


  稳步推进海外投资


  保险业“走出去”或将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支持保险业“走出去”,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


  对此,同时担任新华资产(香港)公司董事长的李全告诉记者:“通过加大海外投资力度推进保险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是这两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对未来保险投资的共识,新华人寿也有意加大境外投资。当前还是立足香港市场,并视市场机会择机推进发达市场投资。目前有不少项目在进行中,有些投资标的也确实很不错,但基于合规要求及商业利益考量,现在不便透露。”


  在他看来,新华人寿对海外投资有基本设想,但没有明确一定要投多大规模,这取决于国家外汇管理政策以及是否真的有好的规模化配置机会。


  新华人寿的年报马上就会出来,到时可以看到公司境外资产占比并不高,这也说明新华资产海外投资增长空间很大。


  用“投行思维”推动投资创新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从思维到行动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是进行创新的领域。


  目前,从一般性资产管理活动看,渠道创新、工具创新、结构创新、需求融合等多被提及,监管机构也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支持和肯定。比如,新华资产就在保监会的支持下创设了保险业第一款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产品“新华-东方一号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李全表示,2015年以来,公司在创新方面的举措超越了技术或工具层面,期望通过思维创新来激发员工的热情,这就是“用投行思维做投资”。这一创新既是视野的变换,也是角色的转移,更是思路的突破。


  “什么是投行思维?我恰巧看到今年有个做投行的专家出版了本新书,书名叫《投行思维:商业模式创新及实现的经营逻辑》。书中有一段话‘投行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能够看透金融本质或者说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国家、企业或者个人,学会投行思维以及运用投行思维的方式,就能够站在资源的最顶端,掌握资源的配置权’,这就是我们需要传导给员工的。投资人员若能放大视野、转换角色、围绕投资本质整合供需,再借助结构创新、工具创新等手段,就能够取得工作上的突破,也能更好地进行投资。”李全坦言。


  2015年初新华资产就提出了“投行思维”要求,“2016年将继续围绕‘投行思维’推动整个公司以创新来促进发展。”李全坚定地说。


       李全:一定要敬畏市场


       2015年5月26日,上证指数上摸4911点。此后市场气氛十分高涨,迈过5000点,超越前期高点似乎指日可待。也就在这天,新华资产召开了投委会会议,明确决定将风险防范作为当时权益投资的主基调。回过头来看,这个会议对新华资产全年的投资业绩有着决定性影响。公司总裁李全作为投委会主任,力主减仓。


  李全在博时基金第一线奋战了12年,一直是博时基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负责过前中后台等基金的所有业务领域。2010年他华丽转身,领衔券商基金人士投身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开始了新历程。长达20年的资产管理投资经历,让他感慨万千。对于市场,他只有一个词:敬畏!


  2016年3月16日,上证报在北京专访了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全。


  高位减仓低位买进ETF


  上证报:为什么在2015年5月下旬的公司投委会上,您力主卖出股票?


  李全:首先是一种常识,股市不可能一直这样疯长下去。特别是在市场加速上扬的时候,这种感觉会特别明显。假如配置1千亿资产,每天涨2%、3%,一天净收益就是20、30亿,而连续涨10天获利是200、300亿。这怎么可能呢?


  另外,很多现象表明,市场到了典型的博傻阶段:每日成交金额两万亿左右;股市换手率远高于世界水准;最了解公司价值的股东在大量减持;市场不断传信央行还会有多少次降息和降准;微信上推荐股票已经不再讲逻辑而是讲感觉和预期等等。当然,作为保险资产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守住绝对收益,落袋为安。


  无论是根据经验还是常识,当时我们都得选择规避风险。要记住,市场是有其自身运行规律的,一定要敬畏市场。


  上证报:在救市过程中,公司是如何操作的?


  李全:当时情形下,救市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公司当时买进的是被非理性情绪错杀的已具备投资价值的防御类股票和ETF指数基金。


  买进理由很简单:一是被市场非理性错杀的防御类股票,市场情绪稳定后投资价值会很快被市场重新认识。即使市场继续非理性下挫,也有很好的“护城河”保护投资价值。二是买ETF指数基金,就是对指数的最大贡献,就是看好会出现一定的反弹力度;三是ETF指数基金流动性好,避免个股进出的不方便。


  在操作方法上,我们坚决不追涨,通过低位吸纳来控制成本,并为恐慌性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一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共同维护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又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防范风险是投资第一课


  上证报:近20年投资生涯中,您认为什么最重要?


  李全:防范风险是学会投资第一课。


  投资收益从投资专业人士角度叫风险收益,投资决策过程实质上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选择过程。投资能够做得好,良好的风险管理是基本前提。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一般都有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和规范流程管理风险。比如非标投资在风险管理层面就涉及事前评估、交易对手风险评估、投后跟踪管理、授信管控、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上证报:还有什么经验值得分享?

  李全: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我们对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投资风险偏好要求的收紧。2014年底,我们判断经济下行过程中,实体经济会承受很大压力,信用违约风险会大幅升高,因此决定进一步大幅收紧2015年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配置的风险偏好。


  2016年,我们将继续把信用违约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工作,这既包括存量资产,也包括增量资产。且不仅针对非标资产,包括企业债在内的所有涉及信用违约风险的资产都在我们重点管控的范围。


  由于保险资金的属性,账户资产中固定或类固定资产配置占比大,信用违约风险防范任务非常重。在当前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认为2016年信用违约风险防范应该是保险行业需高度重视的工作。

      (作者为《上海证券报》记者卢晓平,刊发在2016329日《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