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IAMAC走进保险资管系列】之二十五:光大永明起航大资管——访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张辉

2016-05-23

  协会编者按:

  保险“新国十条”落地逾一周年,国家层面频推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的各种利好政策,保险监管部门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保险资管公司的高管们如何看待当前市场形势?如何领导保险资管公司进行创新?如何规划保险资管公司的市场化发展路径?如何定位和突出自身的资管特色?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IAMAC)携手《上海证券报》、《中国保险报》、《证券时报》共同推出专注于报道保险资产配置的系列报道——“携手IAMAC走进保险资管”,得到了各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现将报道整理成集,让我们共同倾听,保险资管行业领袖们的真知灼见。

   

  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已运营21家,掌管全行业84%的资产。到去年末,保险总资产达到1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7%。面对快速增长的庞大资产规模,在金融大监管趋势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如何定位自身发展,前行方向又在何处?

   

  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光大永明”)总经理张辉近日接受了上证报专访。他告诉记者,保险资管行业也属于大资管范畴,本质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进入泛资产管理时期

   

  出身券商的张辉,是保险资管行业的一名新兵,20156月从券商转道加入保险资管行业。经过证券市场激烈竞争的历练,张辉的承压能力非常强。

   

  在他看来,中国已经步入泛资产管理时期。保险资管公司本质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而不仅仅归属于保险的专属领域。

   

  “保险资产管理首先要定位于资产管理机构,不应该仅仅定义为只为某一行业或者某一领域服务的机构。否则,没有必要成为一家独立的法人机构,设立资金运用中心即可。”张辉说。

   

  从国外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保险系资产管理机构本质上都是资产管理公司,同时,它们也是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投资能力和投资业绩都很显著。

   

  但从当前客观情况来看,保险资管行业肩负着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职责,各方面条件和环境并不允许保险资管行业脱离保险资金运用的承接人角色。

   

  “相比其他资管公司,保险资管在管理运用保险资金方面更具优势,这正是保险资管公司定位于险资运用所形成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原因所在。”张辉指出。

   

  目前,全行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普遍高度重视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客户从以往较为单一的保险公司转变为多种类型的机构客户甚至是高净值个人客户。

   

  这得益于保监会的市场化改革纵深发展。监管政策市场化改革使得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进入发展腾飞的黄金时期。

   

  经过多年发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专注于管理母公司资产的资管机构,其业务架构和组织体系也与之相符合;一类是第三方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市场化能力比较强,以一些中小型资产管理公司和新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第三类是运行管理刚刚起步的公司,这些资产管理公司正处于市场化转型过程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渗透与交叉趋势增加,金融大监管呼声愈演愈烈。一旦实施金融统一监管,这就意味着将打破现有竞争局面,保险资管行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也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对此,张辉认为,在金融大监管趋势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时不我待”。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在深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投资领域等管制比其他资管行业更宽松。”张辉表示。

   

  据了解,在国内三家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占据两个席位,还有多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与最大的基金公司相比亦毫不逊色。此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范围广泛,覆盖境内外的主要金融工具;有发行基础设施与不动产计划的资格,可以创设金融产品;更擅长管理长期、稳定的资金。

   

  张辉指出,综观全球领先的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均结合保险资产管理的经验,发挥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势,稳健投资,获得了养老资金、慈善基金、大学基金和国家主权基金等客户的信赖。他强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生俱来的管理长期资金、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鲜明特色将长期存在。但只有在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优势。”

   

  险企转型要找准定位

   

  数据显示,光大永明一直在大市场中“觅食”,来自母公司的委托资产占比仅为8%。光大永明自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实现盈利,2015年的投资收益水平远超行业平均水准。4年间,资产管理规模接近4700亿,总收入4年间增长了4.7倍,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8%

   

  “保险资管公司要将自己置身于资产管理市场的竞争之中,提高投资能力,做大管理资产规模,改善盈利水平。”对此,张辉思路清晰。

   

  在张辉看来,除了定位准确,还得要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形成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盈利模式,掌握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实现富有特色的业务突破。

   

  “目前保险资管公司存在产品种类偏少、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保险资管公司要进一步明确自己以卖方业务为特色的定位,积极推行标准化产品,以产品设计为中心,以集合式产品为主导,以高净值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为目标,借力第三方渠道,探索互联网渠道,努力将主动式管理效益水平提升一个层次,打造出在市场上具有明显品牌认知的产品。”张辉再三强调对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的开拓。

   

  对话:站在私募肩上参与经济转型

  出身券商的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张辉,对创新十分熟悉。跳跃性的思维,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一直在牵引着记者的思路。在他看来,创新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那么,2016年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会在产品创新、专业化资产管理上有哪些新思路呢?

   

  培养股权投资能力

   

  上海证券报:公司去年在创新方面有哪些尝试?

  张辉:从行业看,保险资金一直在尝试着参与各类创新,出现了明股实债、PPP、产业基金、PE、夹层基金等一些创新合作模式,保险资金和保险资管机构正以前所未有的新姿态参与到金融与产业融合的各个层面。

   

  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在2015年做了一些创新探索,比如推出永铭系列产品和公司投行部门做出的创新业务课题研究等。

   

  所谓永铭系列产品,是指创新设计的主动式集合伞形结构产品,目前已在保险、银行、券商等机构投资者中建立了一定的口碑。甚至包括券商等资产管理机构之前都没有这样的伞形结构的配置产品。经过2015年的努力探索,我们逐步掌握了这类产品的风险点,以及如何调配这类产品的结构使收益在安全的基础上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如何利用这种产品组合形成系列产品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不同收益需求的客户要求等等要点。按照规划,永铭产品以及后续开发的一系列产品将成为我们的主攻式集合管理产品。

   

  业务课题研究方面,目前我们正在做FOF基金研究,以FOF的形式来筛选基金进行投资。一开始我们的角色是募集资金,引进第三方机构负责投资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去学习,培养我们自己的股权投资团队。以现在的形势,也许一两年内经济不一定会有大变化,这个时间段是培养团队的好时机。在经济和市场的底部时,可能遍地都是便宜的股权,经过一两年的历练,到时候我们的团队就可以有足够的分辨能力进行股权类产品的投资。

   

  这是我们站在私募基金肩膀上参与经济转型的思路,一方面为未来做准备,另外一方面也是规避资金过于集中在地产、平台项目的风险。现在很多机构认识到股权投资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中小险企并没有能力去做,他们需要一个媒介或者产品去参与,对我们公司来说也是这样,做FOF基金或者PE基金跟投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切入点。

   

  培养创新嗅觉

   

  上海证券报:2016年的创新思路是什么?

  张辉:按照创新产品的设计思路和规划,财富管理产品将会是一个重点,财富管理产品针对各类投资者的需要,对未来我们适应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要,提供了比较大的包容性和承载性。

   

  公司要有突破式发展关键在于形成创新合力,形成创新合力关键在于集中优势资源。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创新嗅觉。怎么样在别人不觉甚至不懂得时候,能够抓住机遇,在这个大资管时代中发挥我们的影响力,我觉得是很重要的课题。

   

(作者为《上海证券报》记者卢晓平,刊发在2016521日《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