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投资压力分化 保险股估值加速修复可期

2017-03-02

  随着防范风险的意识逐步加强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保险业市场主体普遍存在改善业绩的动力和压力,但不同险企所面临的投资压力已经出现分化。而在2017年,上市险企的估值修复逻辑被多位券商分析师所看好。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行业监管环境仍以规范、整顿为主,部分中小公司有调整股票配置的压力,大型公司则价值成长稳定。2017年,在保费加速累积投资资产增加,且利差逐渐扩大的趋势下,大型保障型险企基本面将加速改善,保险板块以内含价值为主线的估值修复逻辑仍在继续,且板块估值将进入到加速修复的过程中。
  

  

  险企投资压力分化
  

  

  虽然个别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受到监管有待调整,但保险业整体依然保持增长势头。近日,保监会公布的“2016年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保险业总资产达151169.16亿元,较2016年初增长22.3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33910.67亿元,较2016年初增长19.78%。其中,险资投资债券余额达43050.33亿元,占比32.15%;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达17788.05亿元,占比13.28%。
  

  

  市场环境因素已明显影响到险资运用的效果。浙商证券分析师杨云表示,2016年12月底,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与净资产两项数据在总资产稳步上升的情况下,创自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其有四方面原因。一是2016年12月权益市场表现不佳,上证指数下跌4.50%,深证指数下跌7.58%,导致存量权益投资余额缩水;二是2016年底保险公司出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与净利润考核压力,年末持有现金的意愿强烈,导致持有权益投资比例下降;三是2016年12月债市收益率上升,导致保险公司可供出售债券的账面价值下降,使得净资产核算下降明显;四是保监会当月进一步监管险资举牌,使得某些激进的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在资产负债匹配的压力面前,不同保险公司的情况或将分化。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魏涛认为,目前行业监管环境仍以规范、整顿为主,部分中小公司在投资新规下,有调整股票配置的压力;大型公司相对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保障型、期交业务增长良好,价值成长稳定,且负债成本压力相对较小。
  

  

  东北证券分析师高建认为,不同险资重仓或举牌二级市场股票的目的大相径庭,所谓的“门口野蛮人”也仅仅指的是部分挑战监管底线、经营激进的中小险企,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上市险企的影响不大。另外,债券到期收益率震荡向上,长期利率稳步抬升,寿险公司因持续低利率环境下面临的资产荒和利差损有望得到改善。
  

  

  保险股存估值修复逻辑
  

  

  在表现分化的预期下,上市险企下一步的表现被券商分析人士所普遍看好。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表示,2017年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服务民生的主题将延续。在改革与发展中,行业分化将更为明显,而大型险企始终坚持价值发展战略,因此将更能在行业调整中加速发展,四大险企2017年首月报捷为全年保费增长奠定基调。
  

  

  沈娟认为,就上市险企的开门红产品来看,预定利率下调了0.5-1个百分点。在成本调低的同时投资收益上升,因此利差空间增大。在保费加速累积投资资产增加,且利差逐渐扩大的趋势下,大型保障型险企基本面将加速改善。目前四大险企2017年的股价与内含价值比(P/EV)为0.9倍,处于历史低位,板块估值将进入加速修复的过程中。
  

  

  银河证券分析师武平平认为,在保险板块的产品端,保费收入增长无忧,负债成本下降;在投资端,投资收益边际改善,叠加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压力减缓,基本面向好,板块投资机会值得看好。
  

  

  长江证券分析师蒲东君认为,在债市收益率企稳、上移的背景下,保险板块以内含价值为主线的估值修复逻辑仍在继续,最优配置窗口选择成核心配置要点。一方面,上市险企承保结构持续优化,利润率和业务价值率将明显提升,推高新业务价值增速,促使P/EV估值中枢上移;另一方面,利率企稳上行提升投资收益率预期,隐含的EV水平随预期提升而不断上涨,估值存在修复动力。
(作者:中国证券报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