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16年第六期】区建华:中国保险公司海外投资机遇与挑战

2017-01-22

中国保险公司海外投资机遇与挑战

区建华 法国巴黎银行全球托管行亚太区行政资政

自2012年中国保监会颁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后,中国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逐步进入快车道,已在欧美市场开展了多项投资。但目前业内海外投资总资产的比例仅为2%,规模离政策上限的15%尚有巨大提升空间。


法国巴黎银行全球托管行为了解国内保险公司海外投资的机遇和挑战,在2016年5月至9月间对业内前20名中资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意向进行了书面调查,得到当中12家填写问卷回馈,之后进一步对多位高管进行了深度访谈。调查结果已编印题为《险资批量出海在即,全球化配置谨慎积极》白皮书,于11月底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的行业交流会上发布。

一、海外投资增长,空间巨大

本次调查显示,保险公司对于未来三年公司海外投资占总资产比例预期在1%-10%之间,其中55%预期在5%-10%区间,另有45%设定在1%-4%区间。超过八成的投资规模将高于5亿美元,其中投资规模在5-10亿美元和10-30亿美元的各占三分之一。


促使保险公司进行或计划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诱因为:资产多样化、市场风险分散,和资产负债匹配等(见图1)。

中国在2016年开始正式实施“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简称“中国偿二代”C-ROSS),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需要联动、久期匹配,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包括海外投资在内的险资投资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银安盛保险公司人士在深度访谈中指出:“海外投资可以让我们取得一些国内没有的资产,比如说海外的一些新技术革命的资产或是海外的体育产业。”

二、出海进程,“谨慎的积极”

但中国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步伐并非整齐划一,不少保险公司持谨慎态度。在前期准备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它们觉得最需要的帮助有三方面:某区域的投资机会,如何管理投资风险,怎样处理交易税和其他税收的问题(见图2)。


境外投资对于中资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要求较高,国内保险公司在专业化国际投资人才的储备及国际投资经验的积累上一般还未到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士指出,欧美国家的保险公司平均用了30年时间完成全球资产配置,中国保险公司的全球布局忌过于求快。


另外,国内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基本都以人民币为单位,如果海外投资比例过高会产生货币错配风险。而且,由于境外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及险资的安全性,保监会在审核境外投资时仍比较谨慎,外汇监管部门对于巨额险资的流出亦持审慎态度。

 

三、险资出海,标的以美国和欧洲为主

中国香港市场一度成为中国保险公司海外投资的热点,但随着政策开放以及险企投资经验的积累,保险公司的境外投资区域已呈多元化特征。


次调查显示,保险公司100%倾向于美国市场,91.7%希望投资欧洲市场(见图3)。


 

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在经济、工业、军事和科研等领域均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成为吸收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增长恢复、美元汇率升值,使得美国成为近阶段全球资本的投资热土。前十大中资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交易中,有四笔均在2016年发生。例如海航集团以60.7亿美元收购美国IT产品分销商Ingram Micro、海尔集团以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旗下家电业务等。另外,美国拥有全球最为发达的金融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健全的市场机制,都极具优势。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士认为,虽然美国市场的绝对回报率不是最高,但考虑风险调整及汇率等因素,北美地区无疑是最佳投资区域,而且其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可使中方企业得以有诉诸法律维权的途径。


然而,美国政府对于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和收购,往往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大量中资企业在美并购项目都会被提交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例如,2008年华为公司收购美国3COM交易,因国家安全理由遭到CFIUS的否决。


欧洲是中国险资海外投资另一标的区域,市场目前具备四大优势:资产价值低估、优质标的资产选择余地扩大、透明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成员国独特市场优势。


从估值角度衡量,目前欧洲市场正处于价值洼地,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有十分可观的上升空间。欧元汇率目前处于疲势中,但该区域金融市场环境和投资者信心正在逐步改善,欧元区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小幅爬升。当地的供水供电燃气等公用事业领域资产拥有相对高回报;即使遭受经济危机冲击,这些基础设施产业亦会有稳定需求,受冲击程度有限,符合中国险资境外投资拥有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资产目标。


中国平安2013年购入英国劳合社大楼,当时其净租金回报率达到6%以上;中国人寿集团2016年4月购入的伦敦金融城ALDGATE TOWER,初始回报收益率亦达4.9%,而国内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足3%。咨询机构Z-Ben的研究报告认为,“欧盟偿二代”体系(Solvency II)的实施,使欧洲的保险公司资产质量更加清晰,欧洲保险同行将成为中国险资并购的优质资产。


然而,近期英国脱离欧盟、欧洲移民政策令当地社会治安不稳,欧洲投资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除美国和欧洲外,有四分之三的保险公司将亚洲(不包含日本)列入最希望投资的海外市场,澳洲与新西兰追随亚洲之后,排名第四。

四、资产配置多元化

图4显示,在本次调查中,75%的受访保险公司选择上市股票、固定收益、私募股权、不动产这四大类别进行海外投资,少数会考虑投资当地基础设施(占比33%)和对冲避险基金(占比17%)。


对追求稳定回报的保险资金而言,不动产是当前中国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重要投资类别。过去三年多来,中资保险公司已在全球发达市场投入巨资收购房地产项目。据全球物业顾问第一太平戴维斯统计,仅2015年境内保险公司参与共计约60亿美元的境外不动产投资。


但私募股权投资(PE)也受到更多的保险机构的关注。2014年8月,中国人寿完成了对全球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美国德太投资(TPG)的少数股权投资。该笔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成为德太投资最大的战略投资者之一。不少保险公司在调查中表达了对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兴趣,例如工银安盛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在美元资产类别中,债券收益极低,股票估值处于高位,追加投资的风险较大;反之,私募股权基金收益比较稳定,且收益来源于长期投资,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比较契合保险公司的需求。”

五、需要更专业有效的托管机构

中资保险公司进入陌生的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对托管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本次调查中,75%的保险公司将“熟悉当地市场”选作为对托管人资质考查的重要考量因素,是所有选项中排列第一的答案。


欧美作为中国保险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投资重点,当地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和政策法律都需要格外关注,尤其欧洲大陆牵涉数十个国家,各国投资环境和政策法律不尽相同,更需要一个当地机构作为“向导”,为中资保险公司提供准确有效的咨询建议。在当地拥有一支富有经验的团队、对地区金融市场制度深入了解、在金融圈拥有广泛人脉、并能对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动迅速提交应变方案,是中国保险公司提出的要求。例如,通晓欧洲当地及海外税法的专家十分需要,这样才能在面对类似欧洲金融交易税这样重大的税务法律变化时,及时了解形式并尽早做好应对准备。


其次,险资海外投资和并购对托管人的要求已不局限于资产保管、交收清算、估值核算等基础性服务,能否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与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已成为显示托管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常见的衍生需求包括现金管理、投资管理、证券借贷、外汇服务和投资融资等,不少中资保险公司甚至希望将现金管理、交易平台及中后台等业务环节,委托给专业金融服务提供商。因此托管人的银行集团还需拥有完整的业务线,例如企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


最后,专业是服务质量的最好体现,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监管政策环境,托管人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推出各种创新解决方案,以满足新监管政策的要求。“中国偿二代”监管体系较多地借鉴“欧盟偿二代”体系,因此深耕欧洲市场多年的托管人有先天之利,结合中国和欧盟“偿二代”监管体系的共同之处,对于中国险资的境外资产托管提供合理方案,如流动性风险管理等。 

六、结语

中国保险资金出海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全球有着海量优质资产等待着中国险资去挖掘。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利率市场化影响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中资保险公司海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毋庸置疑,对投资风险的谨慎预估和投资策略的有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最大化规避投资风险?如何获得长远稳定投资收益?


目前,中资保险公司对资本流向海外的大趋势仍持谨慎积极地态度。进入陌生的海外市场进行投资,伴随一个海外经验丰富、专业高效的“向导”来保驾护航,将会事半功倍。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所发文章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协会的看法。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