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IAMAC年度课题】系列展示之三十-寿险公司流动性管理实践与探索——以ALM为纲的类司库模式

2020-04-15

编者按

2019年度课题共有来自31家业内会员单位、5家业外金融机构和2所高校的55项课题顺利通过结题评审,创下历届结题课题数量之最。研究领域涵盖服务实体经济、保险机构发展方向、险资大类资产配置、区块链金融科技等新方向。3月4日起,协会官网和官微将陆续展示2019年结题课题成果。

 

课题承担单位: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课题负责人简介:

原瑞政

课题组核心成员:

夏毕畅、雨溦

 

核心观点

1、流动性管理的本质是,根据账户的流动性特征、运用适宜的流动性工具,纠正账户业务现金流、投资现金流与融资现金流在微观期限结构上的错配。 


2、在“先收费,后赔付”、“短资产、长负债”的经营模式下,寿险公司往往被认为是“现金牛”。但从账户层面来看,即使公司整体现金流较为充沛,不同账户的流动性特征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3、在流动性管理实践中,不同业务部门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按重要性的高低,流动性管理应依次服从安全性、效率性、收益性的原则。 


4、流动性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设计,最终是为了保证流动性管理职能部门能够前瞻性地掌握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下、各个账户中,哪一项业务(who)、在何时(when)、带来/需要多少现金流(how much),并相应通过合适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处理这一现金流。 


5、各类流动性管理工具在收益、期限、结算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应结合头寸的可用期限和账户的流动性特征,合理选择工具,获取每笔头寸应有的期限溢价收益。 


6、制定、实施账户的流动性管理方案包括自远而近的三个层面:分析账户的中长期流动征特征、规划流动性品种的规模与结构、日间头寸的精细化管理 

 

创新之处

本文总结了中信保诚人寿投资账户流动性管理的实践,包括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比较了目前国内寿险公司常用的流动性管理工具的特征和适用性。就如何制定、实施某一投资账户的流动性管理方案,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自远而近”的流程,而非简单地锚定某一类监管指标的阈值,供同业参考和指正。

政策建议

目前“偿二代”二支柱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评估规则均对寿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监管框架,希望后期监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能进一步组织调研国内外同业的良好实践,供行业主体学习、参考。 

课题负责人

原瑞政,现任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资产管理中心董事总经理、副总监,担任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资产负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行专家。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资产配置、行业研究。曾任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宏观策略与组合管理部主管,中信建投证券公司研究员等职务。

 

课题成果分享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于“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是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于2015年创办的年度行业研究活动,主要面向业内外机构、高校院所等,重点围绕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面临的宏观战略、理论前沿、重要业务及行业热点等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业务探索,旨在汇聚行业智慧,支持监管决策和行业发展。


目前,已成功举办了2015、2016、2017-2018、2019年度课题研究活动,来自保险、券商、基金、信评及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约800人次参与,累计完成182项、750余万字研究成果。课题成果择优纳入IAMAC丛书——《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集》,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四年来,在监管部门、业内外机构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IAMAC年度课题现已打造成为保险资管行业规模最大、研究领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成果最为丰富的重要研究品牌。